美食片拍成R级片?只有HBO干得出来

中国有句古语: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看见没,老祖宗一早儿就把人性看得透透的。


人之本性,好食,恋欲。


《饮食男女》片头


生理的饱满带来精神的满足。


食欲,食欲,原是如此。


可一直以来,少有人真正拍出这食欲之味。


或避不谈性,只拍食,讲山水养人,讲街巷人情。


又或是,过了界,成了一出难登大雅之堂的低俗片。


拍食,又讲欲的,少之又少。


最近,一档美食片横空出世,开头限制级警示就在告诉我们,这次来点不一样的——


《亚洲食谈》

Food Lore

2020.3.2



如果你纯粹为了“限制”两字来看的话,那真不好意思,这片儿要让你失望了。


虽说打着“限制级美食片”的名头,但老司机HBO这次没想开车。


不卖弄情色,不博人眼球。


HBO这次玩儿的有点高级。



说到食欲,能拍的不少,但能讲的地方只有一个——亚洲。


不似西方食物精细化、科学化。


东方人并不在意多少克的盐,多少升的油,多少斤的米。


大家按着经验随便撒几撮料,便烩出了人间美味。


也正因为如此,同样一道菜,不同的人便能烩出不同的滋味儿。


同样的,《亚洲食谈》讲的是一个主题:“食·欲”,八个国家的导演,却讲出了不同的感觉。


一眼扫过去,这些导演并不太熟悉。


不过也别小看了他们。


他们虽不甚出名,但也拿的出手。


邱金海,首位入围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的新加坡导演。


斋腾工,模特出身的日本新锐导演。


彭力·云旦拿域安,泰国新浪潮电影推动者之一。


何宇恒,代表马拉西亚征战威尼斯电影节。


最重要的是,此番亚洲拼盘早就有了。


2018年,邱金海就牵头拍起了亚洲短片集电影——《亚洲怪谈》。


只可惜恐怖片不好拍,这些艺术片导演更是摸不着门道。


最后得了个4.6的评分,着实有些上不了台面。



好在一年后的《亚洲食谈》,让他们打了个翻身仗。


>>>>菲律宾·梦想之岛


涅维斯拖着行李,艰难地爬着轮船舷梯。


有人提出100块帮她搬行李,吓得涅维斯连忙摆手。


100块,够一家老小几天的伙食了。



几番周折,涅维斯终于到了家。


乡亲们雀跃欢呼,围着涅维斯打转,希望能在她那讨些好玩意儿。


众人之中,唯有涅维斯的丈夫只是在人群外,远远地望着。


丈夫看涅维斯的眼里是怨,涅维斯看丈夫的眼里是愧。



为了贴补家用,涅维斯到马尼拉(菲律宾首都)做帮佣,每年只能回来一次。


离家十载,一个家温情渐熄,裂缝渐生。


可纵然如此,涅维斯也不打算放弃这份工作。


因为她无法忘记挨饿的滋味。



自母亲去世后,12岁的涅维斯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身为长女的她没了时间上学,日夜操心一家五口的衣食住行。


还好,费妈妈帮了她不少。


费妈妈,专做糯米糕的阿婆。


有时涅维斯替她帮工,赚取些零星家用。



有时,费妈妈还会教涅维斯一些食谱。


比如,那道阿多波酱烧菜。


苦瓜、茄子切段平铺鱼身,切碎的洋葱再撒满锅底,最后加入当地食料,加水炖制。


一盘菜吃得人连连称赞。



可菜做的越好吃,父亲就越生气:“不要想怎么好吃,要想怎么容易饱。”


一席话像盆冷水,浇醒了涅维斯。


是啊,对于穷人来说,味道太奢侈了,管饱才最重要。



所以,当成年后的涅维斯来到雇主家,看着满墙的调料时,她哭了。


那些瓶罐里装的是不同滋味,是她想都不曾想过的。


不同的味道,意味着不同的选择。


而涅维斯的人生里,从未有过选择,即便是味道的选择。



可想而知,当年远赴马尼拉工作的涅维斯一开始很不习惯。


和雇主一家人外出吃饭,吃的都是她从没见过的,也不知道该怎么吃。



雇主叫她做拿手菜,涅维斯自自信满满的阿多波酱炖菜让雇主尝了一口就扔了垃圾桶。


原来,味道也能分出贫富。



好在,雇主是个良善的人,他教会了涅维斯炖羊腿,教会了她烩意大利面……


还教会了她:“你可以渴望自己没有的东西。”



这句话是当年父亲想告诉涅维斯,却不敢说的一句话。


父亲曾告诉涅维斯远方的名字,却从未鼓励她远行。


因为贫穷早已让这个父亲知道,告诉一个孩子可能终生都无法实现的梦实在太残酷。


好在后来费妈妈告诉她了,雇主也告诉她了。



毫不意外,丈夫和孩子还是没留住涅维斯。


临走前,孩子们向她抱怨,菜太酸,不喜欢。


涅维斯笑笑,告诉他们:


尝尝再决定自己喜欢与否,重要的不是喜欢不喜欢,是你已经尝过了。


>>>>日本·盒子里的人生


一趟列车上坐着四个奇怪的乘客。


一对关系紧张的父女,女孩儿自顾自地玩手机,老父亲总是一脸愁容。


父女俩斜对面的女人一直在神游,捧着怀里的速记薄不知在想些什么。


最奇怪的还是那个一脸凶相的男人,手里总是揉搓一个破旧的信封。


四人各怀心事,一路无言。



突然,列车停了。


因前方线路故障,列车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继续通行。


百无聊赖之下,女人下了车。


那位父亲为了躲开父女俩尴尬的氛围,也下了车。


正巧,那位父亲捡到了女人遗落下的速记薄。


有了还本子契机,俩人便开了话匣子,一言一句间,说了不少事。



人啊,也真是奇怪。


面对熟络的人,再多的爱意、愧疚怎么也开不了口。


反而对着陌生人,更能吐露心声。


原来,女人是个不得志的绘本作家。


也曾有过好的作品,不过如今却被编辑社打击画不出畅销的东西。



而这位父亲也刚刚痛失了爱妻。


碍于繁忙的工作,他不得不把女儿送到岳父岳母家照顾。


刚刚失去妻子,现在又要失去女儿,他一肚子的苦无处可说。



俩人一面回忆神伤往事,一面想起了曾在他们最失意时递给他们便当的婆婆。


说起来,那便当也没什么特色,可总是叫人难忘:


紫米团外包着一层海苔脆;


清油炸过的肉酥外酥里嫩;


蛋液里加些章鱼碎烹出的蛋饼醇香有嚼劲儿……


一盒满满当当的便当,慰得人心暖暖的。



路修好了,俩人上了车,四人又陷入了之前的沉默。


这时,车门开了,仿若奇迹一般。


婆婆捧着便当盒出现了。



女人和那位父亲激动地接过便当,忍不住地落泪。


而那个一直在角落里沉默的男人,也有了动静。


他举手要了份便当。


婆婆看了他一眼,给了他两份。


亦如几十年前一样。



原来,这个男人曾是离家千里打拼的摔跤手,离家前迷茫的他也曾得婆婆救济。


婆婆不仅没收钱,还给了他两份:“你长得这么壮,给你两份。”



几年后,男人成了摔跤界的高手。


但随着年纪大了,也慢慢失了人气。


一身债务的他这次本想躲到一个人烟稀少之地自杀。


谁知,一份便当像当初抚慰离家少年惶恐一般,救下了男人的命。



可以看出,严格意义上来说,《亚洲食谈》并不是一部纪录片,更像是一部短片集。


50-60分钟不等的片长,把情感的百转千回讲得有滋有味。


更出奇的是,导演们的故事风格实在亮眼。


越南的《他吃鱼,她吃花》颇有几分王家卫电影里都市男女为情自哀的味道。



印度尼西亚的《玛丽亚的秘密食谱》像极了美好版“西西里美丽传说”。



泰国的《酒席承办人》更是来了一出“迷失泰国”的戏码。



导演们各自按着对当地菜肴的理解,揉搓故事。


新加坡处于文化交流地,美食自然多元融合。


《罗望子》就把当地美食米暹和法国汤料结合,绘制了一锅异域风情满满的大餐。



亚洲四小虎之一的马来西亚发展迅速,速食餐大行其道。


《漂泊》就让传统菜肴和速食餐来了一次对打。



导演们脱离了《亚洲怪谈》里犯下的套路化错误,真正地去理解城市与美食的关系。


而纵观整个短片集,最让我惊艳的莫过于越南篇。


导演对色彩、镜头的把控实在是娴熟,同时他所编排的故事又是整个短片集中最切题的。


首先,冷蓝色调打底,处处透着疏离。


在这种背景下,一见钟情的火花却燃起来了。



空姐与大厨在一间大排档相遇,大厨一碗甜而不腻的杏仁豆花圈住了芳心。


俩人互相挑逗的暧昧,在冷光下并未失了爱意,反而因这份冲突多了几分情调。


像一层被风吹起的纱,看不清虚实,惹得人心急。


又像是不明何处的瘙痒,搔的人情难自已。



气氛到位,故事更是揪心。


空姐偏爱素食,大厨只爱鱼肉。


饮食男女,口味不同,观念自然也不合。


人人都以为,不食人间烟火、只吃花瓣火锅的女人,注定要陶醉在自己的梦里一辈子。


那个把鱼肉片得晶莹剔透、将店面打理的井井有条的男人必然最先回到现实。


可不想,我们都押错了注。



当两人开始了争执,镜头选择退后,将两人隔绝于渔船之上。


不欢而散的对话之后,大厨走到了渔船甲板上,拿灯照向河面。


这时,一个超现实主义的画面来了。


河水消失,只剩下一片望不见尽头的淤泥。


或许,这是在告诉他们,这段露水情缘本就是场不切实际的梦。


他们的结合最后只会和这艘搁浅的渔船一样,困于黑泥之中。


情色只是皮,食欲才是骨。


诸如此类的明喻暗引,或是情欲的巧妙表达还有不少:


印度尼西亚《玛丽亚的秘密食谱》最风情。


印度《盘中月》最震人。


泰国《酒席承办人》最暖心……


《亚洲食谈》就仿若一锅杂烩拼盘,五花八门,味道各异。


就看你最中意的是哪盘菜了?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