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是无名的岔沟,路是细长的山路。
从东甘沟银杏园出来,约1里地之后,我们撇进一条无名岔沟,友人G和友人Y端端地往前走,气喘吁吁,浑身冒汗。
秦岭实在是太大了,沟沟岔岔成千上万,这样细细的羊肠小道,更是成万上千。
- 1 -
“你这都是咋找到的路?”两位友人一边感叹,一边朝前走。他们不知道,我这都是扒拉着高清的实景卫星地图,一寸一寸地放大了仔细搜索,才发现的羊肠小道。
如果实地和地图上一致,那么在这条道路的尽头,将会出现三五栋老房子。不过,从脚下这条路的情形来说,里面还住着人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
小块小块的土地,出现在道路一侧。这个时节,土地里生长着黄豆。今年山中雨水十分丰沛,黄豆长得很茂,摸了摸豆秆上的豆荚,已经有些鼓鼓啷啷的了。
行走秦岭,我们既走大道,也走这样的细路。大道有大道的壮美,细路有细路的蜿蜒。于我个人来说,其实更钟情于这样的细路。
因为在细路上有满目苍翠的青山,有疯长不羁的植物,有密林深处窸窸窣窣的声响,也有天空中偶尔啾啾滑过的飞鸟。
- 2 -
“树上那是啥?”友人G喊起来。
“不要惊动它,咱们快点走开,那玩意可不好惹!”我提醒两位友人,迅速撤离此地。
不远处,一个篮球大小的马蜂窝就挂在树梢头。每年的9-11月,是马蜂的繁殖期,也是马蜂蜇人的高危期。马蜂这种小精灵,是典型的“你不惹我,我不攻击你”的物种,惹不得。
在秦岭山中行走,好奇心既是枯燥前行路上的动力,也有可能是令人身陷危险的诱因,我们之所以还能不断继续走,就是因为我们学会了适可而止。
还是多关注一下八月炸这样的野果子,专业行走幸存下来的可能性能更高一些,也能够带着大家去更远的秦岭深处寻访秘境。
这一路进来,八月炸已不是第一次见到了,其实路边到处都是,只可惜都没有成熟,一个裂开的都没有,踮起脚伸手捏了捏,我看就是拿着石头都砸不开!
- 3 -
细路继续向前,时不时与小河沟左右纠缠。小河沟里面,水缓缓地流淌着,在这样的山里面,河沟里的水已经极清极净。
就在小河沟上面,细铁丝捆了五根原木。这五根原木横跨在石头上,便成了一座简易桥。友人G背心是汗走在前面,友人Y戴帽子穿红衣正要过桥,我按下快门,时间是12时40分。
因为知道路不远,我们三个人没有背包,都空着双手,难得一次轻装前行。林子很密,草也很深,透过林子里微亮的光,前面终于出现了一栋老房子。
走近一看,这又不是一栋老房子,因为只剩下一间房了,而且这还不是一间普通的房子,这是一间庙,里面供奉着送子娘娘。
庙门上,手写了一副对联,标准的送子娘娘庙春节对联:“送子不图金银珠宝,求儿只需行善积德。”
一面红旗插在庙前,一间偏夏建在房边,一个塔炉放在门口。
- 4 -
除了新砌的这个塔炉外,其实庙门口还有一个石制香炉。香炉放在两块水泥砖上面,敦厚浑实,大概已经经历了上百年的时光吧。
这个送子娘娘庙肯定十分灵验,香炉里面已经积满了香灰,香根已经无处插放,来这里求子的人看来不少。
既然到了送子娘娘庙,专业行走也顺便介绍一下柞水这个地方生育的习俗。
古代直至民国期间,柞水这个地方,山民生育头胎婴儿,不论男女都要过十天、满月、周岁这三个节日,特别是生男孩更是要大肆张罗。
生孩子的第三天,先向孩子的外公、外婆、舅、舅娘报喜。外公、外婆及娘舅家,即备办婴儿衣、鞋、帽等品,于第十日送到,婴儿家以酒席招待,此谓过十天。
满月是在生下婴儿一月之后,招待送礼的亲朋;过岁是在婴儿满一周岁之日,亲戚、朋友、邻居前来祝贺,婴儿家仍然备办酒席招待。过岁之日,会进行“抓岁”。
送子娘娘庙旁边的偏夏,是一间临时房,墙是竹制的,风能透过,里面却有一些生火做饭的破旧家什,大概是有庙会的时候用的吧。
- 5 -
就在送子娘娘庙不远处,有一堆瓦。瓦是旧瓦,一看就是拆房子剩下的。这个地方,不可能端端地只剩下这么一间房子,之前肯定有一大片建筑。
土地山神,狐仙鬼怪,神仙菩萨,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秦岭山里一度很热闹,其实不是神仙菩萨多,而是吃糠咽菜的芸芸众生多罢了。
只可惜,如今秦岭山里空了,连神仙住的庙宇都倒塌了,孤孤地只剩下巴掌大一片地。
瓦堆上牵出一条藤,藤是猕猴桃的幼藤,胖胖的、嫩嫩的,上面还覆盖着绒绒的红细毛。一株开了花的华蟹甲,迎迎地露着笑脸,绽着金黄和华贵。
- 6 -
“走吧,我们再朝里看看,也许里面还有人家!”我喊了喊友人G和友人Y。卫星地图显示,就在我们所处的送子娘娘庙不远处,还有两栋老房子。
不过,往里走的路更难走了,差不多已经无路,大概进出这条沟的人,一般都只走到送子娘娘庙就回了吧。眼前又是一座简易木桥,不过这木桥上多了几块石头。
就在道路逐渐无踪无影的时候,前面出现了一圈地基,这是一栋已经被推倒多年的老房子,屋基上已经种满了萝卜。
这大山里面,许是飞鸟太多,或是野兽太猖,主人支了一根竹竿,竹竿上挂了一件旧衣服,有风的时候,衣服上下晃动,远远看起来挺瘆人。
这户人家的房子推倒了,不过却又在原地搭建起来一个窝棚,窝棚顶上还覆了土,薄薄的一层,大概是劳动时临时歇脚用吧。
- 7 -
就在这栋老房子二百米之外,半山腰上还有一栋老房子立着,但去往那儿的道路已被茅草覆盖,完全找寻不到。这边都无人居住了,那里也不会有人的。
“你们抬头看!吓死老子了!”友人Y对着电线杆子喊了起来。
我们顺着他说的方向看过去,这才发现在电线杆子上头,扣了一个摩托车头盔,活像一个人头。
人形的东西,无论有无生命,都令人敬畏;而头状的物体,无论是否真是头,都让人发怵。况且还是在山里!
这个头盔,放置的方向还颇有讲究,是冲着沟口那边的。这样的摆放方式,不知道把头盔放上去的这个人,是不是有意的。
山这么大,林这么深,沟就是唯一的出口。沟口就是出口,那是世世代代困在这里的人,日日夜夜盼着想着的地方。信息就来自那里,希望也来自那里!
- 8 -
路都没了,只能返回!
13时整,再次路过送子娘娘庙,只见那一旗、一塔、一房,于这无边无际的秦岭南坡原始山野中,是那么的孤独、寂静和倔强。
送子娘娘庙门口的一根柱子上,写着“面善心慈赐福赐祥”,这是下联,上联应该是“混元金斗送儿送女”。
返程,沟仍然是无名的岔沟,路仍然是细长的山路。
作者简介
专业行走,著有散文集《远村行走》,贾平凹老师、比尔·波特先生倾情推荐。
寻访东甘沟相关文章链接
- 寻访秦岭东甘沟祖师庙,供奉着两百年前一文人,一条铁铮铮的汉子
- 秦岭深山好不容易遇一户人家,家中电视机开着,主人不知去了何方
- 千年银杏门票每人30元,三人哈哈一笑,随即转身离去,这是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