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的“资产负债表”

23岁的C是我的师妹,她常跟我说,她的薪酬很低。她常常会想,这样的日子是否值得,比方每天锱铢必较地策画地铁和公交车哪个愈加合算,为买不买一辆200块钱的自行车犹豫了好几个月。她惧怕回到家乡,惧怕和其他同学不同,惧怕起步薪酬太低而让日后的日子无法幻想。其实我了解,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每当看到许多学历布景欠安的人,因为不断换岗,薪水四五倍于自己的时分;每当听到一些女孩子因为家庭布景或许某个男人的布景,找到某种捷径的时分;或许看到那些老一辈炫耀名牌包包,出入高级饭馆的时分,换作谁,心里都不免会有一些怨念。

每次C跟我抱怨这些的时分,我总是很想送给她台湾女作家李欣频说过的一段话:“有许多人树立的目标是几年之内要升到主任,几年之后要当上主管,然后是老板……这些都是可以随时被替代的身份。只需别人比你强,联系比你好,或是公司结构调整,位子就会瞬间消失。”

所以,要树立自己的风格,把自己当成个人品牌来运营,发明自己名字的价值,帮自己建一个别人拿不走的身份,而不是社会价值下的职位。至于将来你是哪个公司的主管、哪家企业的老板其实都不重要,因为别人垂青的是你的专业、你的风格。这便是拿不走的身份。

每个人都有毕业入职的那一刻,都有信心百倍的青春年华。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分,大多数人总是可以发现自己的缺乏,拼命学习来进步自己。但是第二年、第三年呢?有人开始看到职场的阴暗面,有人逐渐学会尔虞我诈,有人发现投机取巧能赚钱,所以渐渐走上了这条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从未回头看看自己还有什么缺乏,身姿是否不可耸立,奔驰速度是否不可快捷,技能掌握是否不可全面。

所以,他们从一个健壮的青年,渐渐走进了一条死胡同,越来越窄,越来越饥饿,竞赛却越来越剧烈。

我的一位师兄,大学的专业是计算机,研究生读的是计算机智能,毕业前在闻名跨国公司实习了半年,却在行将入职的时分发现了自己的常识缝隙。所以他放弃了18万元的起薪和行将到手的各种优厚福利,回到学校,申请延期一年毕业。这一年,他转战于商学院、金融系,并常常跑到哲学、中文这种看似毫不相干的专业蹭课。一年之后他毕业时,正赶上2009年金融危机,底薪比之前要低许多,但是几个月后他便3倍跳转,拿到几十万元的年薪,腾空一跃,荣耀换岗,让所有人措手不及。

师兄手里有一张关于他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他看到了自己的“负债”,了解自己的缺乏。他不看外界所能给予的一切荣光,只专心打造自己独有的东西。然后,他成功了。
其实我们可以考虑一个最简略的问题:“如果没有了眼前的作业,我们还能做什么?”兼职写专栏?你文字功底和思维深度怎样?开淘宝店?你想卖点什么?有没有进货渠道?给中学生当家教?当年的那些常识点你还记得多少?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平心静气好像很难;但也只需这样,才干不断深入地认清自己,了解自己内涵的潜能,捉住那些可以永恒不变的、真实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们需求时间警醒,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不能是谁;知道什么是自己永久具有的,什么是别人给的、暂时的。坚持谦卑而感恩的心态,具有不断从头归零的勇气与崇奉,让自己真实具有别人拿不走的东西。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