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子和尚是奇人,把文章烧掉闻一闻,就能判别优劣

(重温聊斋系列267篇《司文郎》)

话说山西平阳府的秀才王平子,参加顺天府乡试,租住在报国寺里,与浙江余杭县的秀才聊斋生为邻。王平子持着名帖拜见,聊斋生很傲慢,不搭理他。

这一天,来了一名少年游玩报国寺,说话非常诙谐。王平子询问他是哪里人?他说道:“小生姓宋,名无忧,家住登州府。”王平子搬来座位让宋无忧坐,两人交谈起来。

此时,聊斋生来了,两人站起来让座,他毫不客气地坐了首座,问宋无忧,“你也是来参加顺天府考试的吗?”宋无忧说:“不是,我无意于功名。”聊斋生又问他是哪一省的?宋无忧说是山东的。

图片1.png

聊斋生傲慢地说:“你不追求功名,算是有自知之明,山东和山西两省,没有一个通晓文字的人。”宋无忧笑着说:“北方通晓文字的人确实很少,但未必是我。南方通晓文字的人确实很多,但未必是你。”王平子鼓掌大笑。聊斋生气得撸起袖子,要和宋无忧当场比试。

聊斋生拿出一本《论语》,让王平子出八股题。王平子连出两题,宋无忧都立马破题。口述完毕,聊斋生便不作了,不甘心地说:“还算有点才气!”灰溜溜地走了。

这一天,王平子拿出平生所写的文章,向宋无忧请教。宋无忧一会就看了上百篇,说道:“功底很好,但是立意不够好。”接着一一指出不足之处。王平子很高兴,让厨子煮了一碗蔗糖水饺给他吃。从此后,间隔个三五天,宋无忧必来一次。

过了一段时间,聊斋生拿来自己所写的文章请宋无忧指点,宋无忧很快看完,指出许多不足之处。聊斋生汗流浃背,转身走了。

图片2.png

考试结束后,王平子和宋无忧两人到报国寺大殿里游玩,只见一个瞎眼和尚在行医卖药。宋无忧惊讶地说:“这是一位奇人,你赶快拿来文章向他请教。”王平子回去拿文章,遇见聊斋生,两人一起来了。

王平子口称老师,请瞎眼和尚指教。和尚说:“你把文章烧了,我闻一闻就知道优劣了。”王平子每烧一篇,那和尚闻一闻,给出评语。王平子把这次考试的文章烧给他闻,问道:“文章能中吗?”和尚说:“应该能中。”

聊斋生听了,拿来自己的文章,烧给和尚闻。和尚咳嗽了好一阵,说道:“不必再烧了,我实在闻不下去,要呕吐了。”聊斋生羞惭地走了。

谁知过了几天,乡试发榜,聊斋生考中举人,王平子名落孙山。瞎眼和尚得知消息,说道:“我瞎了眼,但是鼻子没有瞎,那些考官连鼻子都瞎了!”

这时,聊斋生来了,指责和尚不准。瞎眼和尚说:“我只讨论文章,不讨论命运。你把考官们的文章各烧一篇,我就知道哪一位考官是你的老师了。”

图片3.png

王平子找来考官们的文章,烧到第六个人的文章时,和尚扶着墙壁呕吐起来,而且响屁如雷,人们哈哈大笑。和尚说:“这位就是你的老师!”聊斋生大怒,嘴里说着狠话走了。他回到寓所就搬走了,原来那位考官真的是他的老师。

宋无忧安慰说:“只要不懈地努力,总能遇到不瞎的考官!”王平子受到鼓舞,留下来参加明年的第二次乡试。

转眼考期到了,宋无忧说道:“如果这次还考不中,那就是命运不济了!”哪知道王平子无意中犯规,被取消了考试资格。宋无忧大哭起来,说道:“老天嫉妒我,让我潦倒了一辈子,如今又连累我的朋友!”王平子反倒安慰起他来。

宋无忧讲,他本是四处漂泊的游魂,年轻时颇有文名,却一直不得志。本想把毕生才学传给王平子,希望他能实现自己的宿愿,谁知命运依然如此不幸!他早就考上阴间梓潼府的司文郎,本想看王平子考中后快乐的样子再告别,如今只能遗憾而别了。

图片4.png

两人洒泪道别,宋无忧劝王平子多行善事,阴曹地府对于道德,看得比才学重要。那个瞎眼和尚,本是前朝的名家,因为生前缺乏德行,被阴曹处罚成为瞎子,成为鬼魂。他借替人医病来赎罪,就是想通过行善,在道德上加分,从而摆脱苦海。

王平子谨记宋无忧的嘱托,从此后,不但刻苦读书,还行善积德。过了一段时间,他梦见宋无忧坐着伞盖车来了,说道:“我看了阴曹地府的记录,你因为发怒,误杀了一名婢女,福禄簿上被削了功名。如今你的德行已经赎掉以往的罪行了,但是你的命运过于浅薄,无缘做官。”

这一年,王平子又参加顺天府乡试,高中举人。第二年又中了进士。他听从宋无忧的意见,不去争取做官,专门督促儿子读书。

许多年后,王平子到南京办事,偶遇聊斋生。聊斋生也无缘仕途,但是性格变得很是谦逊,傲慢之态早已不见。谈及寄居报国寺的过往,两人感慨万分,想不到光阴如梭,转眼间,两人都已经两鬓斑白了。

(图片来自网络)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