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快要结束的前夕,苏联红军进入了东北腹地,身在东北的日本侨民随即出现了大逃亡的情景。佳木斯的日侨是在12日开始向关内撤退的,准备全员撤退新京(伪满洲国首都长春),而后再由新京前往大连或者天津,通过港口登船回国。然而这条回家之路,走的却极为艰辛。
东线战场传来大部分阵地失守的消息,因此驻佳木斯的日侨非常慌张,几乎所有人都没来得及收拾行囊,就匆匆上路。军部派出一支部队,协助日侨的撤离工作。
成千上万的日侨朝着火车站奔袭而来,部队拦截下来自鹤岗的两列火车,并调集了大量军用卡车,开始运送日侨南下,但如此多的人是不可能全部挤上车的。后到的与先前没能挤上车的日侨,只能完全依靠步行,在日军士兵的保护下匆忙行进。
不知是谁传出的消息,说苏联红军已经完全攻克了富锦的日军阵地,很快就要攻打佳木斯,他们抓到日侨后,会将男人和女人分开,将男人送往西伯利亚等苦寒之地担当苦力,而女人则被他们留下享用。这则传言迅速引发了大混乱,为了不被苏联红军抓到,日侨出现恐慌和骚乱,一些老弱者被踩踏而死,不少年轻的日本女人跑到当地的农户家中,说着“妹妹地,妻子地”之类的话,央求当地人把她们收留。
那两列火车在行驶过程中也不顺利,开在前面的那列载满日侨的火车在行驶途中脱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据幸存者回忆,身处火车后半部车厢的日侨先是感觉到车厢之间出猛烈撞击,随后火车停了下来。由于闷罐车厢内车门紧闭,也没有窗户,因此车厢内的人根本看不到外面的情景。人们起先认为是紧急停车,很快有人扬言遭到了伏击,火车已经脱轨,将遭到炮击,所有人都有可能丧命。这番话立即引发大恐慌,人们拼命往车厢外面跑,为求活命根本顾及不到他人,因此造成部分日侨受伤或死亡。
而车头以及后面的四节车厢伤亡则更为惨重,车厢倾覆在路基旁,数百名日侨和几十名士兵在剧烈的震荡和挤压中当即死去。没有死掉的,要么头破血流、要么骨断筋折,场面惨不忍睹。
有人想去救助遇难者,但很快意识到一切都是徒劳的,唯有快些逃命才是根本。然而天色很快黑了下来,一名幸免于难的日军长官要求日侨排成长队,依靠几只电筒和马灯照明前行。那些受伤不能走动的人,全部被抬进车厢内,任由他们自生自灭。人们走出很远后,依旧可以听到受伤者的哭喊声和叫骂声,活着的人只能哭泣着继续前行,而不能对受伤者提供任何帮助。
人们相互拥挤着整整走了一夜的路,天亮时,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人们的衣服被打湿,却根本找不到避雨的地方。就算找到了,命运也不允许生者进入里面避雨。所有人都饥肠辘辘,孩子们因为饥饿和寒冷而大声哭泣,不断有人发出牢骚声,甚至有人破口大骂,但却没人停下脚步,因为停下脚步,就意味着死亡。
不断地有士兵给日侨打气,说只要肯迈开双脚继续走,就可以凭借一双脚走过小兴安岭连绵的群峰,走完千里之路到达新京,然后就可以回到日本。
人们就这么一直走啊走,一些人看不到尽头,索性停了下来,他们气馁了,做好了听天由命的打算。恐惧与绝望再一次乌云般笼罩在这些曾一时庆幸自己挤上火车的日侨心头。
日本侵略者发动的战争,却最终给日本侨民带来了无限的苦难,这是那些战争狂人始料未及的。然而并不是所有日侨都是无辜的,若不是他们曾义无反顾地支持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他们的命运又何至于如此呢?
文章参考自《日侨遣返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