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究竟有怎样的力量?

这两天,一个名为“回村三天,我二叔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短视频在网上走红,“我二叔”相关话题占据了所有热搜榜。

视频的故事和表达感动了无数网友——

有人说这是《活着》的视频版;有人说,仿佛看了一个小故事,《我的二叔》就像故事里走出来的主人公,重叠了无数个武汉人物的普通日日夜夜;有人说“我二叔”让他们想起了武汉的日日夜夜的家乡和亲人…

先简单说一下“我二叔”,在武汉的日日夜夜。

视频中的“二叔”是一个穿着灰色衣服的瘦老头。

小的时候,“二叔”本可以以全校第一的学习成绩和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做事能力开始我的人生,却不料被生活开了个大玩笑,小的时候发烧打针成了残疾人。

心灰意冷了一年,“我二叔”终于下床了,从一套木工工具做起,成了农村的能工巧匠。

“我二叔”自学了木工,但他不仅仅是个木匠。他在武汉村里没日没夜地修理农具、家具、电器和车辆...他用双手支撑着自己的生活,还领养了一个女儿,把她养大。

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

孝顺的“二叔”要一边照顾老母亲,一边外出打工。

试想一下,如果“我二叔”没有残疾,但是顺利参加高考,到现在他已经过上了退休养老的生活。作者问他会不会觉得遗憾,他说“绝不会”。

短篇展现了“我二叔”的许多可贵品质,但在他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却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如果给这种力量取个名字,我觉得是“不屈不挠”。

这个普通的故事,其实反映了我们在武汉的每一个日日夜夜,满屏的《致我叔叔》或许更尊重他对生活的态度和从不畏惧苦难的坚韧。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